過來人分享
進食失調症 – 家長分享 (New!)
【我的‘’女兒‘’回來了!】
住了兩個月醫院,我的‘’女兒‘’回來了!她的笑臉,我們家的歡樂,我本以為已遠離我們而去。這個病原來是可以康復的,大家不要灰心。
這個病,我叫‘’魔鬼‘’,可怕之處,不是她奪取了我女兒的健康,而是它奪取了女兒所有的快樂及自由。她失去了所有的興趣,學校生活,友誼,一切一切。所有的思想都被‘’食物‘’困住了。
在醫院裡遇到其他受此病困擾的女孩子,這些年歲,本應是她們最快樂,追逐夢想的歲月,她們這麼聰明,為什麼會受到這病的影響?食不是人從出世那天就有的本能嗎?
在坊間,已有很多不同的資訊給照顧者參考,在這兒,我只想分享一些個人經歷。
1. 盡快求醫。
因這病是歸於心理或精神科,有些家人怕孩子被人標籤,不敢告訴其他家人及學校。大家千萬不要鴕鳥政策,要盡快尋找有醫治此病經驗的醫生及心理學家是最重要的。同時,因出於關心孩子及過分焦慮,反而和孩子的關係變差,對病情的康復更不利。無論是病者及照顧者都需要專業人士的客觀意見。
2. 病者身邊的支持。
因這病,你的孩子會變得不是你所‘’認識‘’的孩子。首先,要認清楚你的孩子沒有變,他的不一樣是受病或‘’魔鬼‘’所困。孩子內心也是很痛苦的。同時,很多家長都會在想是否自己做錯了什麼而令孩子生病。不要內疚,我會嘗試當這病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,孩子生病了,就盡力去醫治。同時孩子的心被這病所困,他的朋友圈,日常的興趣會減少參與,這對病情更不利,他會有更多的時間受病情所困。
我會鼓勵家長和孩子的學校坦誠相告。我相信學校是很有愛心的,亦大有機會有一定的處理經驗。如能得學校的配合,再加上孩子信任的老師及同學的關心和支持,對孩子的康復事半功倍的。
我有朋友孩子的學校每天有老師陪伴病者完成在學校的午餐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3. 照顧者的自身身心健康。
家人的愛,我覺得是對病者最大的推動力。同時,要有著長期作戰的準備。心力,時間,精神缺一不可。因此,我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及其他家人才能應付。
於我而言,我因此信了主。信仰給了我盼望,智慧,忍耐,愛心,寬恕及信心。同時,教會亦給到我女兒一定的社交活動。
在坊間,也有一些機構定期舉辦一些講座,工作坊,家長小組等。鼓勵大家就算自己的時間參加。同時,也可能找到一些同路人,互相分享,鼓勵,也是很好的.
4. 照顧者的記錄。
某一天,因照顧女兒,實在感到心力交瘁。感到自己無論做什麼,也是無用的。在這個情況下,自己開始了寫日記的習慣。每天寫下一些自己的感想,發生的事情,每天禱告的事宜,當日自己在生活,工作,照顧孩子的得著,點點滴滴等。寫完之後,都有一種抒發壓力的感覺。孩子固然重要,同時,知道自己在其他方面,也有所得著的。
有時候,我會拿起日記從頭再讀一遍,我覺得有以下作用:每次看醫生及心理學家時,可以更好整理自己的思路,更清楚表述孩子從上一次見面到現在的情況。同時,也可以記下自己做得對與錯的情景,不同處理的方法,不斷檢討。
這病其中一個可怕之處是好像永遠在進三步,退兩步。有時更加寸步難移。看看日記會令家長知道大家是一路走到此步的。今天遇到的困難,可能已比昨天好或差不多,可以自我安慰一下,再接再厲。
最後,我們想藉這個機會多謝余姑娘,她是一個對飲食失調很有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家。我只可以講,如果可以更早遇到余姑娘,我們的路可能更好走。
願世界上沒有這惡魔,願我們的孩子重現笑臉,走出這病的陰影。
任何人士不得未本中心經同意,以任何方式抄襲、更改、複印、出版、上載、傳送及發放網站內的資訊。否則,本中心不排除會向違反者採取法律行動。
成長旅程 Jade
困擾多時, 煩惱自知
一直以來, 我的個性也是內向, 不喜歡面對社交場合。年紀雖增長, 但情況卻沒有好轉, 而且更壞。於工作上, 有時想表達意見, 但因為太緊張而沒作聲的情況是常有的。有時鼓起勇起說出想法,但遇到同事/上司的提問或質疑時, 我會動搖, 然後會緊張得臉紅耳赤, 心跳加速, 手心冒汗。
參與一些聚會之前, 總會有想逃避的心態, 甚至是恐懼。但說真的, 我也很想與別人接觸, 只是礙於自己的『失儀』的狀況而選擇逃避。例如在一個派對上,有一位陌生的男性友善地和我交談, 我會太緊張而想盡快終止對話。
事實上, 同事和朋友都待我很友善。通常與別人相處過後, 情況會好轉。 對於我面紅耳熱的情況, 他們也只是認為我是比較安靜, 害羞, 慢熱的女生。我的情況雖然不致於讓我帶來被討厭或被排斥。但我卻對自己很失望, 也不敢向別人說出我的恐懼,這樣下去, 不單影響我的工作表現, 更影響我與人建立關係等等。我責怪自己不成熟, 見識太小等。
錯誤的觀念 困擾生活
我很想嘗試處理自己的問題, 於是決定尋求專業的意見。
首次與余博士會面, 她有一種平易近人的氣質,這讓我感到舒服自在。她耐心聆聽我的困難, 再細心詢問我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等。 她給我一些面對社交場合的建議,
如教我將焦點放在外在的環境或面對的人上面, 這能避免放大緊張的情緒。同時她指出我會常批判自己, 這種思考模式可能源於成長經歷。
這是我第一次覺得這種恐懼心情能被理解, 被接納。而且,她讓我有信心面對和處理這個問題。
過程中了解自已
在余博士的帶領下 ,有過一次深刻的治療體驗, 這次令我了解自己的想法。
她安排我先後坐在兩張對著的椅子, 然後她在旁協助及向我提問,使分別坐在兩張椅子上的我進行了對話。 我的身體內住了一個非常喜歡批判, 言詞苛刻的『我』, 會對那個經常臉紅耳熱的『我』說:『你好無用』,『你不成熟』等等。
當我以『經常臉紅我』的身分坐在椅子時, 我真的不停地哭, 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, 也亳無還擊之力。經過一輪對話後, 『批判的我』才意識到一直以來是如此毫不留情的對待自己。
經過幾次會面, 我理解到這思考模式源自母親從小嚴苛的管教。其實我不只害怕面對社交場合, 因這思考模或的影響下, 我一直缺乏自信, 也對自己的才能,決定常常感到質疑, 不敢實踐一些目標。或許母親不知道對我的影響, 但重點是, 我現在知道了, 知道問題的重點, 我相信我的想法改變,心態和行為也跟著調整。
不輕看自己的感受 多照顧自己的需要
從前我喜歡將錯誤和責任歸咎於自己, 這令我對很多事情難以釋懷。善待自己, 不一定是給自己吃好的, 穿好的。更重要是, 照顧自己的需要,不輕看自己的感受, 細心聆聽內心的想法, 用心去替自己解決困難, 這是我從幾次會面中所領略的。非常感謝治余博士的幫助, 好叫我找出問題的重點, 修正從前錯誤的觀念, 給我很多的鼓勵和支持, 她陪我走過這段路, 讓我有勇氣克服了纏擾多時的問題。
接著, 我要鼓起勇氣, 繼續享受人生旅程, 相信自己, 向認定的目標出發。
任何人士不得未本中心經同意,以任何方式抄襲、更改、複印、出版、上載、傳送及發放網站內的資訊。否則,本中心不排除會向違反者採取法律行動。